從人類意識到自身存在的那一刻起,信息就像空氣一樣如影隨形。我們透徹認識空氣已逾百年,而把信息作為一個對象認真思考的歷史還不足百年。
從語源來看,“information”(信息)這個名詞來源于動詞“inforn”(通知),名詞表示的是從消息發出者到消息接受者之間傳遞的消息,動詞表示的是“傳遞消息”這個過程。就此意義而言,“信息”是一個與認識主體(消息發出者和接受者)相關聯的認識論概念。
在我國數千年歷史中,“信息”這個詞和音訊、消息同義,往往是為了詩詞格律等目的才派上用場,例如“春來秋去相思在,秋去春來信息稀”(唐·魚玄機《閨怨》),“香閨別來無信息,云愁雨恨難忘”(宋·柳永《臨江仙引·渡口》)。
近現代以來,隨著報紙、電影、廣播、電視等媒體的普及,以及當代計算機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,“信息”這個詞的使用頻率高速增長,其形態也從語言文字、鴻雁傳書和密碼學擴展到了數字視聽乃至虛擬現實。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,信息也還是指有新意的消息。
1928年,拉爾夫·哈特利(Ralph Hartley,1888-1970)首開從技術角度研究信息的先河。但他給出的信息定義也不過是“信息是指有新內容新知識的消息”。這也是信息論創始人克勞德·艾爾伍德·香農(Claude Elwood Shannon,1916-2001)思考的出發點。1948年在信息論奠基論文《通信的數學理論》中,他把信息定義為“用以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”。
對信息的這種常識性理解在哲學上屬于認識論范疇。認識論探討人類認識的本質、結構以及認識與客觀實在的關系。香農的信息概念就暗含了信息的作用對象,即認識主體,也就是信宿;相應地產生各類信息的實體稱為信源;傳輸和存儲信息的載體稱為信道。換句話說,信息是連接認識主體(信宿)和客體(信源)的橋梁,信道是物質或能量的載體,信息是信道上傳遞的內容。
信息也是控制論的核心。同樣在1948年,諾伯特·維納(Norbert Wiener,1894—1964)在《控制論》中也從認識論的角度更明確地表達了這層意思:“信息是我們在適應外部世界、控制外部世界的過程中,同外部世界交換的內容的名稱”。
推薦您閱讀更多有關于“信息”的文章
-
word
使用Word制作個人信息調查表的操作
由于某種原因,公司需要每位員工的信息調查表,而往往公司只有全公司員工的基礎信息表格(如圖)。我們要怎樣才能快速摘錄Excel表格里的信息,制作成一個個Word信息調查表呢?如果要手動錄入全部信...
3213459 2020-05-24